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中新网湖北鹤峰11月7日电 题: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作者 申玉洁 梅燕 伍洋 一大早,春秋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下洞村79岁的湖北刘学清就来到工作间,拿起刻刀在木块上“游走”。傩面傩魂20年来,匠人这位老匠人将一块块寻常木头雕刻成具有神韵的刀笔傩面,守护着鹤峰傩戏的刻匠血脉与根基。 鹤峰傩戏又称“傩愿戏”,春秋是湖北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汲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已有近千年历史。傩面傩魂2008年,匠人傩戏(鹤峰傩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刀笔 傩戏表演中,刻匠傩面是心守其艺术造型的核心手段,因此其雕刻技艺堪称民间艺术的春秋精粹。刘学清17岁学做木匠,60岁时才开始雕刻傩面。不过,凭借多年木匠经历积累的手艺和经验,他很快就掌握了傩面雕刻的关键,“最讲究的是神态拿捏,而眼睛和嘴巴是传神的关键。” 走进刘学清的面工坊,墙角整齐排列着凿、锉、磨等数十件传统工具,案台上摆放着待完工的面具与颜料。刘学清介绍,雕刻傩面时,要历经选料、阴干、画稿、粗凿、精雕、上彩等20多道工序。 20年来,刘学清创作的不少作品被展馆收藏。除传统傩面外,他也为有需要的人定制专属面具,把“熊大”、“熊二”雕得活灵活现,“要懂得孩子们的快乐,才能让老手艺玩出新花样。”刘学清说。 由于傩面雕刻学习周期长,且收入微薄,使得这门技艺后继乏人。为此,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建传习所、办展演等方式拓宽传承路径。而刘学清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制作技艺,讲解制作流程和文化内涵。 “刘学清的手艺是鹤峰非遗的宝贵财富,我们正努力为包括傩面制作在内的传统技艺寻找新的传承路径。”鹤峰县文旅局非遗股工作人员何剑波说。 午后,阳光斜照进工坊,刘学清拿起画笔为面具上彩。“只要手还能动,我就一直刻下去。”他摩挲着刚完工的傩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问一号“抓拍”星际来客,是如何拍到的?解答来了
- 当欧洲人“碰上端午”能碰出什么火花?
- 观赛、打卡、品特产……跟着十五运会游云浮|粤游粤好运
- 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健身效果越好……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影视IP+文旅”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 中方代表:期待同新当选的安理会成员团结协作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根治”高血压、“攻克”癌症、“替代”胰岛素?假!中消协提醒→
- 今日辟谣(2025年10月28日)
- 西藏山南在安徽推介文旅
- 今日辟谣(2025年10月29日)
- 广东男篮十五运会首战告捷,87
- 甲状腺癌都很“温和”……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湖北傩面匠人:刀笔刻“春秋” 匠心守“傩魂”
- 广东跳水“三连冠”!王伟莹十五运会跳水女子全能摘金
- 国家统计局发布声明:没有建设“圆梦统计平台”|破谣局
- 教育合作育英才 湾区奔涌新活力
- 光影华章:浙江丽水擘画“城影共舞”蓝图
- 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去世 终年86岁
- 逐梦全运(下)——他们的征途
- 俄称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重新控制两村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